中秋节的时间和相关讲究
编号:1554 分类:最新资讯 阅读: 时间:2024-04-03
中秋节的时间和相关讲究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着悠久的传承。据史籍记载,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一书中。在魏晋时期,有记载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事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被确立为一个固定的节日,被记载在《唐书·太宗纪》中。从宋朝开始,中秋节逐渐盛行,最终在明清时期与元旦齐名,成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原本在民间传说与后羿、嫦娥等神话故事相关联,但这些说法并没有史书记载支持。实际上,在上古时期,古人就开始祭月、拜月,中秋二字的形态也与甲骨文字有关。中字代表中央,秋则表达秋季谷物成熟的含义。同时,《礼记》中也有关于春朝日,秋夕月的记录,说明古代就有在月圆之夜祭祀月亮的风俗。这一风俗逐渐传承下来,形成了现代中秋节赏月、祭月的习俗。

中秋节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在春秋以及更早的上古时期,虽然没有形成中秋节的概念,但已有赏月、祭月的习俗。魏晋、隋唐时期,中秋节逐渐确立为法定传统节日。随着宋朝至明清时期的发展,中秋节成为人们盼望团聚、共享欢乐的重要节日。如今,中秋节已经成为各地举行传统习俗庆祝的节日。

中秋节之所以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其实与中国传统的秋报习俗密切相关。秋报是指古代秋日祭祀社稷、祈求丰收的仪式。这种与秋天相关的祈祷活动,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成为中秋节奠定了基础。而中秋节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赏月、祈福、团圆的传统让中秋节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大节日。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有什么讲究

九月二十二日,没什么讲究,就是要吃月饼。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嫦娥传说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网址推荐 网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