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品呢?现在,化妆品已成为女性的日常必备。而且化妆已经延伸为一种礼节。在参加重大正式场合的时候,化妆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化妆不仅仅是女孩子的一种小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那么,我们不禁疑惑,古人也化妆吗?他们用什么化妆品呢?可以说,中国女性是人类最早学会化妆的群体之一。楚辞。大招中这样描写当时的美女说,一中立心,以动作之,粉白黛黑,施芳泽之。由此可知,早在先秦时代,美女们就已经开始化妆了。他们涂粉画眉、擦香,将自己精心打扮。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历史剧《屈原》中还据此为屈原虚构出了一个爱化妆的女生婵娟。它身系香袋,里面装着香粉,可以随时补妆。胭脂是中国古代妇女常用的一种化妆用品,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美容化妆品。胭脂主要由朱砂红、兰花、紫草、苏方木、落葵、石榴花、紫墨里研制而成,并且加入了油脂动物骨髓来适应不同的需要。腌制这一个词的意义也逐渐成为了涂抹于面部这一类化妆品的总称。古人会把胭脂直接涂抹于面部或唇部,使面色和唇色得以改观。除了涂胭脂,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带黑,施芳泽知带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的时候,画眉就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技》当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使人笑话远山美。这就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并且在宫廷当中也很是流行。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的短而阔,形如桂树的叶子,或者是飞蛾的翅膀。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的时候将眉毛的外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的运散,称其为韵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的很细,称为细眉。到了唐玄宗时期,画眉的形式则更加的多姿多彩,常见的就有十种酶,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等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的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古代女人为了让自己气色红润,还经常会点口汁,口汁是以蜂蜡来代替动物之高,又掺以朱砂、紫草,终于调试出红色、粉色、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子。古人崇尚樱桃小口一点点,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女孩子们要先用白色打底以覆盖唇色,然后用口汁在嘴唇正中画出唇形。除了以上提到的像花店,鹅黄也是古代女性经常用到的妆容。花店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而鹅黄呢,是在额头上涂上黄色。当然,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经不实用了,它主要是在唐朝时期盛行,这就是中国古代女子常用的化妆品和化妆技术了。这也证明了不管在哪朝哪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
古代妇女的“眉笔”: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 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 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 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 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 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 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 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 ”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 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 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芳泽可亲——妆粉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 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 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 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 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古代化妆品和化妆术
化妆品,已成为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在古代会是这样么?是的。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古代亦然。但在古代可没有现代规模的专业工厂,那么古代中国女性用什么化妆品?也有进口么?图:化妆后的唐代女人可以说,中国女性是人类最早学会化妆的群体之一。《楚辞·大招》是这样描写当时美女的:“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代,那些秀外慧中、体态优雅、举止自然的美女们便开始化妆了,她们涂粉、画眉、搽香,将自己精心打扮。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历史剧《屈原》中,还据此为屈原虚构出了一个爱化妆的女生蝉娟:她身系香袋,里边装着香粉,可随时补妆。那时,化妆美容实已出现风气,先秦时期的女性特别喜欢抹粉,这种化妆手法对现代中国女性尚有很大影响。《战国策·楚策三》中所谓“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反映的便是同一时代女性的审美趣味,不只屈原所在的南方楚国女性喜欢化妆,连北方西部的郑国、周国女性都用上了,以致于连楚王都惊呼自己从未见过中原有这么漂亮的美女。图:古代女人用粉盒粉,应该是古代中国女性最早使用的化妆品之一。从“粉白黛黑”一语中可以知道,粉是一种具有美白功能的化妆品。从“米”字旁可知,其主要原料就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米。制作时,将浸泡过的新米细磨成浆,盛放在圆形的粉钵内,发酵沉淀后便得出了洁白细腻的米粉。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将粉块研成粉末,便成米粉;再添加入香料,即是“香粉”。唐宋以后,粉的品种更为丰富,比较有名的粉是: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秄制成的“珍珠粉”;清代有用滑石制成的“石粉”。到现代,粉也不仅仅用于面部美容了,还分化出了爽身功能。与米粉有相同功能的美白化妆品,是铅粉,它属于古代中国女性使用的高档化妆品。铅粉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其制作工艺接近于现代化妆品,系通过化学反应手段取得,实为化工品。其提取、制作方法较复杂,据《抱朴子·内篇》所记,将铅、锡一类物质与醋酸放在一起反应,使之生成黄丹,再由黄丹转化为糊状的铅粉。如米粉一样,干结后研成粉末,故名“铅粉”,有的也做成粉块。图:民间美白用品,古代普通女性化妆用品其实都是“自制”的因古人认为铅粉系铅之精华,故又名“铅华”。曹植《洛神赋》中“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中的“铅华”就是这意思,从《洛神赋》中可知,三国时的女性很爱铅华,且在普遍消费了。除了铅华异名外,早期还称铅粉为“胡粉”。据说最早由中亚的粟特国商人贩卖到中原地区。中国古人称这些西域居民为“胡人”,故铅粉有“胡粉”一说。如果此说成立的话,胡粉当是中国最早进口的一批高档化妆品,看来中国进口化妆品是有传统的。铅粉的美白效果比米粉更强,又不易变质,在古代上层富家女性中使用最多,就如今女白领喜欢选购进口货一样,胡粉也为当时的“女白领”青睐,一般女性是用不起的。图:现代高级美白化妆品,尤其是进口的,多为“毒化妆品”铅粉虽然是高档化妆品,但其含铅量太高,可以说是一种“毒化妆品”。现代化验证明,铅粉的主要成份实是碱式碳酸铅,长期使用可致慢性中毒,造成永久性损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铅粉的美白效果十分理想,不少现代高档化妆品也在使用,特别是一些美白效果好的进口化妆品,几乎没有不含铅的(另还含汞等“毒素”)。究其源头,也是胡粉。当时,胡粉东传中国,西入欧洲。十六世纪时欧洲女性便十分喜欢的这种含铅美白化妆品。据说此股美白之风是受终生末嫁、美貌出众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影响。因为铅中毒,导致这些欧洲“美白控”面容受损,有的甚至因此丧命。
(文章内容来自:腾讯博客)
本文地址:https://xydh.cn/zuixinwz/322dc5537beef1c35e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