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在3月份迎来了一波回升。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报告,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了50.8%,较上月上升了1.7个百分点,超过了临界点,预示着制造业景气有所回升。
具体数据显示,大、中、小型企业的制造业PMI分别为51.1%、50.6%和50.3%,较上月分别上升了0.7、1.5和3.9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也呈上升趋势,达到52.2%,较上月上升了2.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而新订单指数更是达到了53.0%,比上月上升了4.0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回暖。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也分别有所好转,显示出制造业整体运行良好。
另一方面,非制造业方面,3月份商务活动指数为53.0%,较上月上升了1.6个百分点,持续处于扩张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显示出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虽然新订单指数有所上升,但从业人员指数略有下降,显示出用工景气度的波动。
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采购经理指数都处于扩张区间,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加速扩张。综合PMI产出指数达到52.7%,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整体经济景气有望继续向好。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潜力和活力,展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
PMI指数英文全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采购经理指数。 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已经建立。 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 PMI有五大特点。 首先是具有及时性与先导性。 由于采取快速、简便的调查方法,在时间上大大早于其他官方数据。 第二,具有综合性与指导性。 PMI是一个综合的指数体系,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多个方面,其综合指数反映了经济总体情况和总的变化趋势,而各项指标又反映了企业供应与采购活动的各个侧面。 第三,真实性与可靠性。 PMI问卷调查直接针对采购与供应经理,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做任何修改,经过汇总并采用科学方法统计、计算,保证了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第四,科学性、合理性。 根据各行业对GDP的贡献率确定每个行业的样本比重,并考虑地域分布和企业不同的类型来确定抽样样本。 第五,简单、易行。 PMI计算出来之后,可以与上月进行比较。 如果PMI大于50%,表示经济上升,反之则趋向下降。 一般来说,汇总后的制造业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整个制造业经济在增长,低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下降。 PMI指数体系无论对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公司,还是企业来说,在经济预测和商业分析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政府部门调控、金融机构与投资公司决策的重要依据。 它是一个先行的指标。 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 在过去40多年里,美国制造业PMI的峰值可领先商业高潮六个月以上,领先商业低潮也有数月。 另外可以用它来分析产业信息。 可以根据产业与GDP的关系,分析各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变化。 第二,企业应用PMI可及时判断行业供应及整体走势,从而更好的进行决策。 企业可利用PMI评估当前或未来经济走势,判断其对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影响。 同时,企业也可根据整体经济状况对市场的影响,从而确定采购与价格策略。 中国PMI指数 问题:什么是PMI指数?PMI指数是什么意思?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它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GDP一同构成我国宏观经济的指标体系。 目前,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已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制度。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共包括11个指数:新订单、生产、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新出口订单、采购、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进口、积压订单。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全球统一。 如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如何留用人才优秀员工不顾我们的挽留,翩然而去;潜力员工不顾我们的期待,悄然远去;甚至重点培养的员工,也不顾我们的重托,撒手而去,留给HR们无尽的懊恼和叹息。 每年二、三月份,总是让HR们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这时候,总有一大批优秀的员工弃司而去,留下众多的岗位空缺,让HR们望洋兴叹。 然而,更让 HR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似乎总是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却走了;平凡的没有走,优秀的却走了。 于是,也总能听到HR们一遍又一遍无奈的歌谣:我拿什么来留住你?我的员工!招聘优秀员工难,用好优秀员工难,培养出优秀员工更难,而要留住优秀员工却更难。 我们知道,员工离开公司,必然有员工的理由,也许并不算充足,但总是已经足以让员工离开公司、另谋高就。 那么?是不是每位员工都是不安分守己的,都想不断地变换公司,都以换公司换得越勤越好,越多越引以为荣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HR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公司工作满一年或是两年以上的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较为熟悉,而且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一般情况下都不大愿意离开公司,但一旦他们决定了要离开公司,就一定很难再挽留。 因此,作为企业的HR们,要想对症下药,避免重蹈覆辙,首先要弄清他们离职的真正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我们的优秀员工扔下我们撒手而去呢? 一、外因1、求职高峰期诱使员工离职。 每年春节后的前两三月,即是员工求职的高峰期,一年过去,企业要发展,人员要调整。 于是很多企业都集中在此时大量补充人员,因此,人员需求量较大,求职者在此时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大量的求职机会将会诱使员工勇敢地选择跳槽。 2、企业互挖墙脚唆使员工离职。 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好的发展,在春节前即开始着手挖同行或其它企业的墙脚,而员工一般在春节前不会离职,因为还有年终分红要拿,“不拿白不拿,拿了不白拿”,春节后,年终奖在手,一旦有更好的企业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就会无所顾忌地选择跳槽。 3、外来压力迫使员工离职。 一开始,员工们也许并没有离职的念头,但是,当看到别的员工跳槽成功,拿到较高的薪水、有更好的发展,或者员工身边亲近的人不断在其耳边鼓噪、施加压力时,便会不自觉地两相比较,如果觉得自己比跳槽成功的员工更有能力、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时,员工们则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跳槽。 二、内因影响员工流动的内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很难一下子概括完全,重点归纳为以下几条。 1、企业文化影响。 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 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强的凝聚力。 在世界名企诸如通用诸如微软等,每一家企业都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 而国内众多优秀企业也同样如此,比如说海尔文化,比如说万科文化,它们都成为了求职者趋之若即的品牌文化。 2、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 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是少数员工感到不适应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员工们还会进行自我调整,但如果是多数,员工就不仅不会进行自我调整,还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 时间久了,就会对领导心生反感,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则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 没有了乐趣的工作,无异是一种慢性自杀。 3、企业发展前景。 一个优秀的或渴望发展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 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会有发展,企业前景暗淡,员工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而对企业没有信心的员工,选择离职当是迟早的事了。 4、企业薪酬水平。 众多的求职者在谈到择业标准时基本上都会谈到三点:a、工作得开心;b、大的发展空间;c、好的薪酬待遇。 可见,不管你承认与否,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到年底,企业要总结,员工也要总结;企业要盘点收获,员工也要盘点收获。 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也将生存需求排在了首位。 所以,企业只有具备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才可能有效地留住员工。 实际上,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外因相对次要,也能很好地得以解决,而真正影响员工流动的关键因素还是内因,只有解决好了内因,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员工流动问题。 一、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炼,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 但是,我们的员工是却很难看到这些,他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他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你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才能确保你的流动率不至于过低了。 二、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较大的发展空间,给员工以希望,给员工以动力。 没有希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 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 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既使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内部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诸多优点,到最终,还是会考虑从外部招聘,在他们眼里,总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 事实上,这对员工的打击相当大,当员工觉得公司缺少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就缺少了向上的动力,这样既不利于激励员工,也不能很好地在团队里营造竞争氛围。 2、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不妨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该员工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3、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 海尔的张瑞敏曾对他的管理人员这样说过:员工刚进入公司素质不高,不是你们的错,但一段时间后,员工的素质还是不高,就肯定是你们的错。 可见,对员工的培训是多么重要。 有的企业也不是没想过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就得有投入,因为舍不得投入,而不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实是得不偿失。 松下公司就非常看重对员工进行培训,因为松下幸之助懂得,投资在大脑的钱比投资在机器上的钱能赚更多的钱。 而培训的方式也可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善于开动脑筋,你就会发觉,培训可以无处不在,可以随时随地,现在流行的一分钟培训就是较好的佐证。 三、企业领导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领导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的发展。 同样,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及管理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团队的稳定性。 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条: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管理人疑心较重,那么这种猜疑会一层层地往下传递。 诸如,老总不信任副总,那么副总也不会信任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不信任主管,那么主管也不会信任员工。 在一个没有信任的团队里工作,员工必定会感到窝心。 所以,用人的原则是:用他就坚决信任他。 2、别说员工的不是,尤其是在背后。 员工都讨厌领导在背后批评自己,就算是善意的也不行。 实际上,当着员工的面批评另一位员工,将会适得其反。 3、别轻言承诺,但一旦承诺,风雨不改。 很多领导人为了笼络人心,总是会许下一些承诺,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承诺往往不能兑现,而我们的领导人对此也并不在意,觉得无所谓,但我们的员工却不这样想,他们会认为领导言而无信,也不会再轻易相信你。 真到那时,领导想要改变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可就难上加难了,员工有了困难,有了想法,也不会告诉领导,日子久了,得不到适当的渲泻,到最后,导致的必然是员工选择离职。 4、敢于承担责任,更敢于为员工承担责任。 我们很多领导,为了树立自己在更上一级领导或员工心目中的威望或是保住自己的颜面,往往将自己犯的错误也推给员工承担,更不要说为员工承担责任了。 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暂时的威望或颜面可能是保住了,但日子一长,在员工心目中丢掉的可能就不是威望或颜面那么简单了,失去的必将是员工长久的尊重和信任。 5、记住,员工是对的,员工没做好不是员工不优秀,而是我没给员工足够的支持。 也许这句话初听起来感觉有些可笑,但实际上,如果员工没做好,领导们总能从自身去寻找原因,给员工以更多的支持,给员工以更多的帮助,员工必然会从心里感激领导,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只要员工真正投入,相信一切困难都不能再称之为困难。 6、对将要离职的员工,别对他另眼相看,别把他当小偷。 有的企业,在员工在职时,恨不得员工多做点事,多涉及一些工作,而一旦员工提出离职,就对员工严加防范,生怕员工将公司重要资料带走,更有甚者,还请其他员工对之进行监视。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今天你让A员工监视B员工,明天你就可能让C员工监视 B员工,这样对B员工及其他在职员工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大于对A员工的影响。 再说,员工如果真能带走公司重要资料,只能怪你平时的保密措施没做好,没有未雨绸缪。 所以,千万别对离职员工另眼相看,否则,你损失的就不仅仅是A员工对你的信任,你损失的有可能是整个公司在职员工对你的信任。 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1、首先,调查清楚同行薪酬水平。 如果你是物业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楚物业行业的薪酬水平,如果你是房地产公司,你就必须弄清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制订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另外,对于不同行业有共性的岗位,你还得清楚社会岗位水平,比如是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岗位,你除了要清楚物业行业这个岗位的薪酬水平外,你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清楚其它行业该岗位的薪酬水平,因为,这些大众化的岗位本身并不受多少行业限制,如果你给出的岗位薪酬水平过低,既使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也不会对该岗位员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2、对骨干员工或重要岗位员工,要舍得付高薪。 既使高出其它岗位较多也无所谓,要拉大岗位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吸引住核心员工,我们说,普通员工流失,随时可以信手拈来,但重要的、核心的员工一旦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3、奖惩分明、重奖重罚。 对对企业有重大突破的员工,不妨对之实行重奖,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员工也会计算收入),另一方面,对员工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作用,因为员工知道,只要有付出有贡献,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卖力。 五、强化对离职后的员工管理。 1、把离职后的员工也当成一种财富、一种资源。 很多企业,对离职后的员工,不是一脸不屑,就是不闻不问。 实际上,离职员工是公司的又一种财富,是公司的潜在资源,如果利用得好,将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作用。 比如他对公司的宣传,胜过公司自己为自己所做的宣传。 同时,联络好了感情,如果该员工在外提升很大,以后还可以重新挖进公司,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可观的人力资源收入。 2、员工离职后,常打打电话,欢迎他常回家看看。 打电话,也许只是花掉你几分钟时间,但你不仅能感动离职员工,最重要的是,你更可以以你的实际行动感动在职员工,感化潜在的离职员工。 3、别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优秀员工愿意重返公司,是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如果他们重返公司,回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回来的还会有“晕轮效应”,其对在职员工心理上产生的震撼,也必定是不可限量的。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22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PMI指数。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它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GDP一同构成我国宏观经济的指标体系。 目前,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已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制度。 从今年6月开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将按月发布,并按国际通行做法,特约业内权威人士结合PMI调查数据进行宏观分析,使分析的结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权威性。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共包括11个指数:新订单、生产、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新出口订单、采购、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进口、积压订单。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全球统一。 如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
本文地址:https://xydh.cn/zuixinwz/576dbf1eb13cf7f1cb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