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赛道 释放经济新活力 多地频频落子
编号:609 分类:最新资讯 阅读: 时间:2024-04-01
多地频频落子

指出,当前不仅仅是重庆多地新兴产业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例如,湖北加快布局新能源电动车和车用动力电池项目,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9.4显示了该地区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积极发展态势。安徽针对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进行聚焦,通过延伸产业链和推进重大项目,前8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且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1.4%。河南计划至2025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翻番,并形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0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深圳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并提出了产业空间保障、市场主体培育、财政金融支持等具体措施。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智能仿生手和脑机接口技术,吸引了众多观众。脑机接口技术通过机器连接人类大脑,检测大脑微弱信号,直接控制外部设备。在脑机接口领域,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是两种主要的技术实现路径,且非侵入式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场景。预测显示,到2027年,脑机接口相关市场规模可能超过30亿美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代表未来产业之一,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一些地方如上海、深圳、南京等也发布了未来产业相关发展规划。深圳将重点培育包括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8大未来产业。南京计划到2025年,未来产业实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5%左右。各地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有助于拓展技术应用场景,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企业应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推广,促进技术供给端与需求端对接,助力创新成果市场化、科创企业开拓市场空间。

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要协同发力培育经济新动能,打造未来产业需要持续的创新努力。各地可以通过多元化投入机制、优惠政策的出台等方式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产业孵化取决于创新场景和赛道,未来产业发展应聚焦科技发展目标,通过场景创新建设,实现沿科技产业化,形成竞争力强大的新赛道。


如何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 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发挥消费、投资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出口战略,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 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发展空间;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五、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六、构建发展新体制。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 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完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各方面风险防控能力等。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有哪些表现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 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新的制度条件——突出体现为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新的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为强烈的问题意识;新的工作理念——突出体现为不为压力所动的战略定力。 以此为引领,中国经济展现出六大新亮点:一是改革释放了市场活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二是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三是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四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来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五是引进来、走出去成效明显,“一带一路”等战略稳步实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并驾齐驱”;六是宏观调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绝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某种新的稳态,更不是说我国目前的现状便是新常态。 如果把现状认作新常态,新常态就变成对现状的消极默认,从而失去其蕴含的进取精神。 目前的状态只是新常态的一个起始点,它正引领我国经济进入一种综合动态优化过程。 此外,新常态有确定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对这一概念不能泛化和滥用,更不能在其他领域其他问题上随意贴标签。

我国为什么要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网址推荐 网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