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导航

大伯是光绪 哥哥是皇帝 他却异常低调


文章编号:360 / 分类:最新资讯 / 更新时间:2024-04-01 10:35:57 / 浏览:
大伯是光绪

本文详细分析了一个低调生活的皇室子弟——爱新觉罗·溥任的人生经历。溥任出生于1918年,接受着皇室教育,但在清朝覆灭后,与父亲醇亲王迁居北京。面对政府将征用王府的情况,溥任决定在王府内建立北京竞业小学,成为校长,将教育视作终身事业。他在生活中保持低调,将己所拥有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尽力回馈社会。溥任坚信平凡生活的重要性,自己也以普通小学教师的身份工作,诠释着“平平常常才是生活”的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任展开了多方面的兴趣和活动,研究历史典籍,深入了解清朝历史,同时在国画、书法领域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在长达70多年的教师生涯后,他于1988年光荣退休。虽然低调生活,溥任却以厚道老实的形象深受邻里尊敬。在2015年离世时,他的学生们从各地赶来悼念,展现了他在教育事业中的影响力。溥任一生兢兢业业,依靠双手努力生活,展现了他坚毅不屈的品质,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


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绪,奶奶是慈禧,他却非常低调地活到2015年

末代皇帝溥仪的经历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他在皇位上的三上三下更是成为 历史 趣谈。

而多数时间与溥仪同进同出的“末代皇弟”溥杰,由于娶了一位日本妻子,曝光率也是极高。

然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北京一座老旧的四合院里,住着一位执教小学40余年的老教师。

这位被许多小学生称作金老师的老先生,就是溥仪的四弟爱新觉罗·溥任。

他虽然有一个皇帝哥哥,而且大伯是光绪皇帝,甚至 他的姨奶奶是大名鼎鼎的西太后慈禧。

作为一个真正的皇亲国戚,溥任与两位哥哥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非常低调地活到2015年。

1918年,爱新觉罗·溥任出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里,也就是现在的宋庆龄故居。

作为一个王子,溥任的家世绝对是显赫的,然而要仔细一看,他的家世背景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当然, 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祖父奕譞说起。

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也是咸丰帝的弟弟。

当然,这些关系在后来都比不上另一层关系,那就是他的妻子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因为这层关系,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主宰中国命运时期,奕譞是清政府里响当当的实权派,后成为醇亲王。

当他的二儿子载湉成为光绪皇帝后,奕譞的人生达到最高光时刻。

最后五年,他是在总理海军衙门任上度过的。

奕譞的五子载沣继承了醇亲王位,其后载沣几乎复刻了父亲的人生历程。

他的大儿子溥仪成为宣统皇帝,他自己成为最后一任摄政王,而爱新觉罗·溥任就是载沣的第四个儿子。

如果中国没有出现辛亥革命,清政府能够一直苟延残喘下去。

因为大哥宣统帝溥仪没有儿子,二哥溥杰的子嗣有日本血脉,而三哥溥早夭,那么溥任的长子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

由此再推下去,溥任想必会继任醇亲王,又可能成为一位响当当的实权人物。

当然这一切都是如果,由此可以知道, 溥任的前途曾一度那么“金光灿烂”。

一场辛亥革命,不但是改变了中国的 历史 进程,同时对于这个一家三世“两度潜龙”,先后出过两位皇帝的帝王之家的影响更是极为巨大。

辛亥革命爆发后,生性淡泊、为人忠厚并且颇识时务的摄政王载沣便卸任回家了。

他神清气定地对夫人说: “从此就好了,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从那时起,这位曾经的摄政王没有过任何心有不甘的举动。

他冷眼旁观了“张勋复辟” 的闹剧,多少贝子贝勒来找他,希望他能够振臂高呼,集结力量出山,都被他一一拒绝。

载沣实在是厌倦了政治斗争,对“大清”必然灭亡的命运更是心知肚明。

1925年1月,载沣在家中隆重地接待了孙中山先生,两人握手言谈。

载沣坦言: “他最担心的是,怕因为同意宣统皇帝退位,因而被清朝遗老指责是他断送了大清江山” 。

而孙中山则赞扬他:“在辛亥革命后辞去摄政王,此举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

孙中山还肯定了他的政治定力,认为他在“关键时刻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那时候,已经是 7岁少年郎的溥任,亲眼目睹了父亲与孙中山握手谈话的一幕。

这对他的性格和日后的成长经历,有着深刻的影响。

当然后来大哥溥仪不甘心失去手里的权力,1932年出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当上“满洲帝国皇帝”,实际上却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儿皇帝”。

而溥任与父亲载沣迁居到天津,冷眼看着世界的变化。

后来载沣还是挂心溥仪、溥杰两个儿子,溥任便陪着父亲去长春看望两位兄长,这趟出行完全是私人身份,没有任何政治色彩。

当时, 父子二人亲眼见到溥仪处处被日本人所控制的情形, 根本没有“皇帝”的威仪。

载沣悄悄对溥任说,当小日本的儿皇帝有什么好?连石敬瑭都不如呢!溥任也极为认可这一点。

然而这时候却出现一件麻烦事,那就是日本人和溥仪特别看重载沣、溥任父子二人的到访,极力劝说他们留在长春。

这不啻于是狼窝虎穴,于是 两人便设计返回天津。

在溥任的掩护和帮助下,载沣装病卧倒在床,数日不吃、不喝,似乎真的病得不轻。

实际上,每天溥任暗地里给父亲饼干吃。

这对于一个十 三 四岁的少年来说,那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但要秘密,更要机警,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好在 这一计策没有被日本人和溥仪识破, 父子二人才得以离开长春,回到天津,逃出了日本人的魔爪。

这时的溥任就已经表现出了极为沉稳、机智的性格,并且眼光也极为远大,没有被溥仪当时的虚假权势所蒙骗。

此后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回到北京的醇亲王府生活,载沣和溥任父子二人就再没有分开过,真可谓是相依为命。

当时的日本人和后来的国民党都对醇亲王府虎视眈眈,为保全家业,父子二人商议利用王府内闲置的房子办学,这样作为办学之地,就不会被强行没收。

1947年,由溥任出面,筹办了“竞业小学”。

载沣任董事长,溥任是校长,妹妹当老师,课桌椅都是用王府的旧物改制的。

招收的也多是附近的贫苦家庭孩子,很多学生都是免收学费的,可谓是当时的“义务教育”。

最初只有20多名学生,后来发展到6个年级200多个学生,这样光靠溥任兄妹就有点教不过来了,于是他们就另外请了几位教师。

溥任亲自代课,当时他对外用的就是金友之这个名字。

他讲的最多的是语文,有时课比较多时,讲的咽炎都发作了。

这所小学办得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

溥任回忆那时的情景,真的是一言难尽。

当时“父亲载沣重病时,只能坐轮椅行动”,而且“大哥溥仪、二哥溥杰在战后生死不知”。

全家的“大事小事、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人承担”,而且还要“饱受府内国民党驻军的骚扰”。

“若不沉稳,行吗?如意志不坚强,轻举妄动,何去何从稍有差池,命运将不堪设想啊!”

溥任回想起来仍然是感到如履薄冰,不寒而栗。

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后,忐忑不安的一家老小终于得到了一个大喜讯:醇亲王府作为载沣的私产,政府要出钱收购。

1949年10月, 溥任出面将王府卖给高级工业学校 ,全家迁居东城魏家胡同一个大宅院内。

但是他们的办学依然没有停止,只是把学校搬迁到家庙里。

直到1957年,溥任按照国家统一办学的政策要求,把竞业小学连同房产一起,全都交给了国家。

他自己则仍留在西板桥小学、厂桥小学教书,一直到1988年退休。

他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四十多年的粉笔生涯,“金老师”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回忆起当小学老师时的美好时光, 溥任充满激情: “那时候,每人也就挣四五十块钱,也没人说累,干得还挺来劲儿,活得很充实啊!”

然而许多学生不知道的是,他们的金老师在家族里是响当当的“任四爷”。

当然,这都是街坊邻居和许多老北京人对他的称呼,他们感觉这么叫,透着一股亲切的味道。

溥任居住的是一幢古老的旧宅,小 院虽然分为两进院落,但是却因年久失修,门楼和院门显得破旧简陋。

而无论从衣着打扮还是日常生活,丝毫都看不出溥任跟邻里街坊的任何区别。

街道邻里也都公认溥任是一个厚道的老实人,从来没人把他看作是与众不同的“皇族”。

生活中的溥任有两大“怪癖”。

一是,出门必定会到书店浏览一遍,买书之后才肯回家,否则不算出门。

二是,大凡走路时总是低着头,每逢看见路上有石头,一定会弯腰拾起,揣在手里琢磨个没完。

有的街坊就开玩笑地说:“四爷,您是在练腰功吧?”

也有人不解地询问: “四爷什么宝物没见过?怎么迷上普通的破石头啦?”

在溥任所居住的小院里,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普通石头。

甚至是书房里各类清史古籍的间隙中,居然也摆放着各式石头,溥任这个奇特的癖好多年都未曾改过。

溥任前后共有两任妻子, 发妻名叫金瑜庭,是清末内务府大臣世续的孙女。

两人共同生育了三儿两女,只是不幸于1971年病逝。

4年后,溥任与光绪朝工部侍郎张翼的孙女、天津著名收藏家张叔诚的女儿张茂滢再续良缘。

由于有着共同的话题和爱好,老两口度过了20多年的恩爱好时光。

溥任一生淡泊名利,甘守清寒。

他不止一次表示: “甭看我们是皇族,可我这一家人从来不靠吃‘祖宗饭’,这是全家人感到最光荣的!”

溥任家里有一幅祖父亲手书写的治家格言,当时嵌在木框的玻璃镜子里,挂在嫡祖母叶赫那拉·婉贞的屋里。

她常常指着,让儿孙们大声诵读、记牢。

这幅治家格言仿如顺口溜,其内容又与《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极为相似。

无论到何时, 溥任都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胆也小。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这幅《治家格言》不但好读好懂、而且易记易背,但是更加意蕴深长,发人深省,甚至让人有过目不忘、耳目一新的感觉。

溥任表示: 祖父用工整的楷书,一丝不苟地为子孙抄写了这份“精神遗产”, 比醇亲王府里所有的金银珠宝、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董更值钱、更有意义。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从溥任的祖父奕譞时起,就树立起谨小慎微、淡泊权势的思想,做到为人谦抑、遇事退让,无事不小心,无处不谨慎。

而后世子孙不允许倚仗先辈恩荫,财大气粗,招惹是非,更是成为他们家的传统。

溥任家里还有一块传自祖父的木镜, 是奕譞在去世前一年,亲手用桦木制作的木镜。

上面镌刻着他亲手书写的“有镜之名无其用,吾人鉴之宜自重!”的十四字箴言。

而溥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存诚守拙,甘守清寒”的平凡人生,恰是对这两大传家格言和家训的躬行实践,并将其精神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了。

溥任生活极为俭朴,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0余年,以每月58元的微薄工资,养活了5个子女。

然而 他在公益事业上却极为慷慨,乐善好施成为他的常态。

长期以来,古董文物都是财富的象征,特别是出自宫廷的御用器物,更是价值连城。

而这些年,生活贫苦的溥任却陆续向国家有关部门捐献了上千件珍贵文物。

其中包括珍贵的钦定殿本《二十四史》《大清实录》《清实录》《大清会典》《爱新觉罗宗谱》等上千册原版古籍善本,这使得北京大学图书馆立时具有了几分厚重的气息。

其中,还有更加珍稀的物品,包括清朝历代皇帝画像、康熙皇帝御题古砚、咸丰御笔条幅、慈禧太后手书等绝世之物。

可以说, 只要拿出任何一件放到拍卖会上,拍出几千万元甚至上亿也不在话下。

然而溥任却毫不为所动,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到了后来,溥任索性将传家的宝物----珍藏多年的醇亲王金印,也献给了国家 历史 博物馆。

而在生活中,溥任闭口不谈皇家往事,以至于多年的老同事也都不知道他的“皇弟”身份。

退休后,他痴迷于研读史书,尤其遨游于晚清 历史 研究之中,且屡有心得问世。

历经数年考证,溥任精心整理了父亲载沣所著《使德日记》,又先后在《燕都》等杂志发表了诸如《醇亲王府回忆》、《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等一系列颇有 历史 价值的文史资料。

由于家学渊源, 溥任曾经师从名家,专攻过绘画和书法。

他不但极为擅长欣赏古玩和字画,他本人的楷书和山水绘画也堪称一绝。

一时间,皇弟手书成为人们求取的对象,而只要是涉及到老北京和天津卫的传统文化,他一向是来者不拒。

因此,什刹海畔的“会贤堂”、京西“金顶妙峰山”以及天津望海寺大悲院等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溥任的墨宝。

文史出版社准备出版一部记述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书籍——《胡同春秋》。

溥任看过后,认为记述相当的客观翔实,便毫不犹豫地当场题写了书名,又亲自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

甚至就连古籍《古代圣贤教子篇》,出版方也诚邀他题写了书名。

他的书画作品更是先后在日本、 韩国、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过展览,颇受海外华侨欢迎。

而每次展览后的拍卖所得,他都会全部捐献出去。

暮年的溥任,还 用拍卖书画作品所筹的善款建立了“友之奖学金” ,以资助少数民族学校的贫困子女。

他还多次向京郊少数民族学校、灾区人民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并建立了“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会”,以表自己教书育人、教育兴国之赤诚和爱心。

溥任将祖辈的家训严格的传了下去,他的三儿两女都严格地遵守着,并且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大儿子金毓嶂曾任北京崇文区副局长、市民委副主任和市政协常委,算是走上了仕途。

同事们都笑称他“金爷”, 透着亲热、透着尊敬,也透着一股 历史 的厚重。

剩下的几个儿女都走上教育岗位,只有三儿子金毓岚后来改道,走上了古董收藏的道路,他专门收藏了家族很多照片,或许将来也会成为文物。

2015年4月10日,溥任悄然病逝,享年97岁。

溥任是中国近代百年 历史 的见证者,是爱新觉罗皇族最具权威的发言人。

溥任的一生,平凡却不庸碌,传奇而又精彩,他以平和、平静的心态,创造了自己以及家人平凡、平安的人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应该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文/蓝风烛尘

参考文献:

[1]贾英华,末代“皇弟”的百年传奇,晚晴,2015(6);

[2]溥仪之弟溥任的平凡人生,张掮中,名人传记,2008(11).

奶奶是慈禧,光绪是大伯,溥仪是他哥,他却低调教书晚年生活如何?

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曾在《世界的智慧》中写“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世界显得最美。”

末代皇子溥任便是如此一个愿意停在半山腰的人;便是如此一个有与世界相处智慧的人;便是如此一个谨言慎行识时务识大体的人。

他生于皇亲贵胄之家,身份显赫,溥任的奶奶是慈禧,末代皇帝溥仪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光绪帝是他的大伯。溥任生来就站在最靠近权力的地方,明明是最有机会追名逐利翻云覆雨的人,可他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教书育人,一生低调直至身死?

身世显赫:生于王朝落败眼见楼塌楼倒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书中,老艺人苏昆生放声悲歌,尽情发抒:“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溥任便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1918年九月,在北京什刹海北岸的摄政王府,溥任呱呱坠地。当时清王朝正处于衰败之际,溥任眼见皇室没落,身历沉重历史。他一双眼看透了太多,见证了太多。

溥任历经了清王朝的潦倒覆灭;历经了清政府的回光返照;历经了伪满洲的虚张声势。

他深知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时代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逆转,所以溥任从未想过,去追逐什么改变什么,他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

溥任一生安分守己老实本分平和朴素。他根据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将自己显赫的爱新觉罗改姓为普通的金姓,为自己取名金友之。

“友之”便是溥任一生象征,他识时务明大体,友善待人友善待己。“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白在人间”

醉心教育:一生不舍爱与善良

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朗朗上口广为传唱。溥任是一只堂前燕,这么一飞便是一生。他甘愿平凡不惧普通,心甘情愿的做着一个寻常百姓。

溥任的看似不起眼的家庭飞出过两位皇帝——光绪帝载湉和末代皇帝溥仪。当年溥仪到东北伪满洲复辟时,也曾邀请他的弟弟溥任与他一起“执政复辟”。溥任委婉拒绝,他虽是从小受封建教育,但是却思想开化通情达理。在大是大非面前愿意端正态度坚定本心。

溥任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他的父亲一度权倾朝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是在辛亥革命后一切都物是人非,父亲卸任,皇室名存实亡。他们的日子一度过得清苦贫困,父亲年岁渐老,一大家子老老少少的生计都压在溥任身上。日后回忆起来,溥任仍感慨这是他一生中的至暗时刻。

后来,家中一切安顿下来,已至而立之年的溥任做了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决定——他在获得父亲载沣的赞同后,变卖了家中收藏已久的皇室珍宝,创办北京竟业小学。

地址选在亲王王府的老房子,房子破旧,荒草丛生,条件恶劣,但是溥任毫不在意,并不刻意修剪,让其自由生长。他全心全意扑在教育上,其它的一切与他而言便都是浮云一片。

溥任亲自担任校长兼教师,其父载沣担任学校董事长,又力邀他的妹妹和其他几位教师,一起投入竟业小学的教育事业。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学校办得风生水起,学生数量一度高达三百多人。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溥任深明大义主动请示上级将竟业小学交归国有。让北京竟业小学成为了一所公办学校。因为他深知将学校教育公有化才是对学生们老师们最好的选择。

竟业小学是他一生奋斗的心血,他完全可以把他作为私有财产。但是他眼光长远,他看见了更远的未来。为了学生们,他愿意成为一名普普通通却光荣的人民教师。

溥任坚守岗位,直至退休,一直安分守己,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勉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溥任用明智的选择,朴实的品质以及勤勉努力安分守己心怀感恩与善意的一生,展现出了真正的贵族品格。真正的贵族品格从不在于奢侈华贵铺张浪费的生活,而是在于一颗饱含对人民群众爱意与奉献的心。

安享晚年:著书立说醉心公益

退休后的溥任本可以选择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安享晚年,在家中逗鸟养鱼颐养天年,享受恬淡闲适的天伦之乐。

可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马不停蹄的投身于史学研究。溥任夜以继日的著书立说醉心研究,他本就是王室中人,所编撰的清朝史学著作便更具权威和说服力,所以广受好评。

晚年的溥任笔耕不辍发表了多部著作——《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醇亲王府回忆》等文,还整理了其父载沣的《使德日记》等。

同时他也甘于清贫一生朴素,但却热心公益,对祖国一片赤城,捐钱捐物从不吝啬。溥任曾多次向国家捐赠各类家中收藏的价值连城的皇室珍宝。包括多位皇帝的真迹和各种珍宝摆件、名人字画、古书典籍

在资助公益上,溥任更是毫无保留不遗余力,他多次向希望工程、灾区人民和民族中小学捐款捐物。溥任心系群众和满汉民族团结友好,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溥任一生活了九十七载年华,一生淡泊名利,甘于平凡,甘受贫穷,识时务明大德。他用自己起起伏伏的一生诠释了一个真正的贵族的模样。用一颗饱含赤诚与爱意的心,奉献自己奉献人民,热爱国家深明大义。

他是真正的皇室贵胄,有贵族风骨,给亿万看轻末代王朝的满清贵族的人一份完美的答卷。溥任用他的奉献、真心与深明大义,涤荡了人们对清皇朝末期历史的一丝丝鄙夷。

他是无数所谓“皇室后裔”的立身范例,也是无数一体同源的华夏儿女的优秀代表。就像历史学家贾英华说,金友之的葬礼是对中国皇朝历史的告别。“他的过世就像一个句号,”贾英华说。“他是溥仪最后的一个弟弟,所以一个时代终结了。”

他是皇亲国戚,捐献家产贡献文物,一生低调活了96岁吗?

众所周知,爱新觉罗是皇族姓氏,虽然现在不太常见,但在曾经,清朝的皇族们都因为自己的姓氏而自豪。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末代皇帝溥仪,他的全名就是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家族到今天很多数人都选择了平平静静的生活,归隐于凡世中,藏起来他们曾经作为清朝皇族的荣耀,在现代社会里做一个平凡人。有一个人,他的姨奶是慈禧太后,他的大伯父是光绪皇帝,他的哥哥是溥仪,而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老师,爱新觉罗·溥任。可以说,溥任是中国关系最牛的人了。

溥任和溥仪是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们的父亲都是爱新觉罗·载沣,是大清的摄政亲王。溥任比溥仪小了整整一轮,所以溥仪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溥任还没有出生。当然其实他们的关系也并不是很差。虽然溥仪是亲王正房所诞下,也就是嫡长子,而溥任是侧室的孩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道路。作为皇亲国戚,生来就注定了不平凡。但是溥仪从小就住进了紫禁城,作为皇帝候选人而培训,而溥任一直住在如今南锣鼓巷的摄政王府中,所以两兄弟没有过任何利益纷争,就是很普通的兄弟情义。溥任的哥哥是中国无人不知的末代皇帝,但是溥任自己,这个旧时代关系无敌的退位亲王,确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在载沣还没有去世之前,溥任和载沣一直在摄政王府的后院里经营着一个私人学堂,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溥任是校长,载沣是校董事。后来摄政王府被国军入驻,溥任带着年迈的载沣和其余家人只能在小别院里居住,每天都要承受着各种打扰和影响。

但是这并不影响溥任成为一个德行兼优的人,他不但是为人处世低调,还对我们国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在世的时候,就把上千珍宝都捐给了国家博物馆。他淡泊名利,不好钱财,不爱官位,一心只为自己的信仰做事,也只追求着纯粹的生活。老年的溥任从来不和别人提及自己的家族历史,只闷头做研究,而他对于物质的追求,只停留在能够生活的层面上。为人谦和,也受人尊敬。在解放后,他甚至把王府的金印主动上交给了国家,而我们都知道,他无论哪一项收藏,都是价值连城的,他可以不用任何力气就可以过上别人一辈子羡慕不来的生活,更何况他的王族头衔和背景了。可是他没有,溥任老爷子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只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

在2015年溥任去世,活了96年,全国各地将近一百为爱新觉罗氏的人都来参加了他的葬礼,溥任一生低调勤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敬重。


相关标签: 哥哥是皇帝他却异常低调大伯是光绪

本文地址:https://xydh.cn/zuixinwz/1a5ee3120864215f50ae.html

上一篇:揭秘像素画家郎的绝活技能...
下一篇:拼多多易出评权重助手千人团软件拼多多千人...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xydh.cn/" target="_blank">逍遥导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