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太辅佐皇帝职在北宋早到宋徽宗才位,是一个高是掌管军事过大期便未再设置尉这一职位代分别以丞相和太尉作为最高行政及军事长官,品级均为一万石,授予金印紫绶。太尉是中央最高的军事长官,是天下武官中的领袖,统领全国的军马大权,一直保持正一品品级。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是秦朝的官职,掌管武务,代表着秦汉时期的最高军职。在汉武帝时期后,太尉这一职位便不再设立。在西汉早期,太尉官职通常与军事无关,因此具有虚位特性,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不同。光武帝时代曾将大司马改设为太尉,改变了以往由战功显赫的臣子担任太尉的惯例,并使太尉与丞相地位相等,与西汉早期有所不同。
东汉时期,设立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负责军事,司徒负责民政,司空负责监察,分别设立府庙,设立僚佐。后来曹操废除了三公制度,自任丞相。魏文帝时期短暂恢复了三公制度,但后来又被废除。
1:.宣抚使司参谋:地方军事长官的副手 副县长什么的
2.从八品秉义郎: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四十六阶为秉义郎 现在的排长,班长啊什么的
3.统制:禁军将官之职衔 师长差不多
4.“踏白使”:
5.镇府使:
6.都统制:
7.武汉军承宣使:
8.节度使:
9.制置使:
10.检校少保:
11.太尉:
12.开府仪同三司:
13“万寿观使”:
12.少保:
先别采纳别人的,其他的我继续回答
国防部部长
高俅当时的官位是太尉,宋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宋代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相当于一国之国防部长。但是,高俅的权限大得多,只要皇帝同意,就有权随意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
高俅,高太尉,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即宋徽宗)。徽宗即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军政废驰。在施耐庵《水浒传》中对他有深刻刻画。高俅于靖康初病死。
高俅当时的官位(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太尉在宋代的“官、职、差遣”体系中是“官”,只表示官员本身的身份和级别,类似今天的军衔,并没有实际职务。其品阶在北宋中前期是三公之一,正一品或从一品,宋神宗元丰改制后一度撤销,宋徽宗时恢复,为正二品。
高俅立过什么战功,史书无记载,但是刘仲武在崇宁三年(1104年)约十月,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指挥得当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有学者认为当时高俅也参加了以上战役。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及刘仲武在西边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他们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徽宗对此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了刘仲武,颇为恩宠,并悉命仲武的九子为官。从徽宗的表现来看,他是认为这是一次很大的胜利,高俅也有可能参与了其役,《挥麈后录》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
在宋朝太尉是虚职,军事实权归枢密院管。 权力最大的貌似是中书平章政事。
本文地址:https://xydh.cn/zuixinwz/139afa8d08e806be58bc.html
上一篇:探秘陕西渭南特产...
下一篇:须要承当哪些责任班主任的上班究竟有多繁忙...